微信二维码
新浪微博
文物之美| 藏在铜镜里的文脉

在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一展厅的二展柜,陈列着一件日光镜。

两千多年前,这件日光镜走过千里长路,从中原来到滇国。在它的背面,以小篆镌刻八字铭文:见日之光,长毋相忘。

640.jpg

640-1.jpg

小篆,又称秦篆。它从甲骨文和金文演变而来,自战国出现,在秦始皇行“书同文”时迎来发展高峰。秦代的小篆端庄、稳重,呈现出秦一统四海的豪迈之气。到了汉代,小篆渐渐被实用性更强的隶书取代,然而经过巧妙处理,在这一时期,小篆呈现出新的艺术面貌。

我馆这件日光镜为两汉时期的经典样式,图文布局和谐疏朗,具有严谨的对称之美。其“见日之光,长毋相忘”的铭文内容,表现了彼时缠绵婉转的“相思文化”,同时,在铭文的书写上,它即保留了秦代小篆线条的粗细均匀与遒劲,又增加了飘逸灵动的美感,此外,在字与字之间,再搭配回旋盘曲的云纹,将汉代新的审美与意趣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
640-2.jpg

岁月漫漫中,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,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,早已淹没于历史烟尘中,成为现今需要专家释读的符号。唯有汉字,在中国延续不断的历史进程中,即保留着稳定的字形字义,又吸收着各民族的文化精髓,在不断的自我扬弃、丰富、创新与发展中,呈现出强大生命力。即便时间已越两千年,我们依旧能透过一面小小的铜镜,释读出古人炙热又浓烈的情感。

正所谓,文化不断,文字历久弥新。


文献参考:

《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》孙机

《云南李家山第二次发掘报告》

《了不起的汉字,迎来“最好的时代”》黄德宽

《浅析小篆书法艺术的发展与美学特征》乔龙泉


Copyright 2020 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0007186号 滇公网安备 53042102000030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