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俑,偶人也,有面目机发,有似于生人。”
—《礼记·檀弓》郑玄注
俑,是我国古代墓葬中摹仿活人而制作的一种偶像。俑的出现,将活人殉葬取而代之,可谓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。
但孔子并不认为人俑比人殉高级,还诅咒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!”(发明俑的人,没有后代)。孔圣人的这一看法,并未动摇古代权贵们“事死如生”的厚葬观念,人俑的殉葬方式在秦汉时期极为盛行。秦朝逼真的庞大队伍兵马俑,汉代种类繁多的侍从俑、舞乐俑,骑兵俑等。
秦汉时期,西南地区的古滇国也流行人俑陪葬。
云南江川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滇国器物中,有很多青铜铸造的人像,即铜俑。他们有的铸立在铜鼓或贮贝器上,具有明显的主题含义,也有单独铸造的侍从俑。角色各异的滇国铜俑身上隐藏着古滇王国的众多信息。
舞乐俑
四舞俑铜鼓(云南李家山M69)
鼓面上的四个舞俑,背对而立、跣足曲膝。其中两人头戴高筒尖顶帽,耳佩大环,颈戴项链,内穿对襟短袖长衫,外着披风拖至足后,束腰带和圆形铜扣饰,左手拿棒右手摇铃,一人右手手腕处还佩戴宽边玉镯;另外两人头上梳着高髻,服饰与前两人大致相同,腰间佩剑,一人戴镯另一人戴钏,双手横伸作舞蹈状。四个舞俑乃为供奉的巫觋之神,通过唱歌跳舞的方式来祭祀。如此庄重的舞乐祭祀很好地诠释了“国之大事,在祀与戎”。
侍从为贵族服务,滇国贵族身旁有负责饮食、执伞、抬肩舆等各种各样分工不同的侍从。其中,这件执伞男铜俑是众多侍从中较特别的一个。
侍从俑
执伞男铜俑(云南李家山M51)
其长发于头顶梳成椎髻,帅气的面容里似乎透着一丝杀气。颈上的数条项链,肩上的蛇纹披风以及腰上的腰带和圆形铜扣饰,如此打扮让其与众不同。整体看上去,他就是跪坐执伞的侍从,可其手臂上的臂甲和左侧腰间的佩剑,让人不得不怀疑他的真实身份,也许是滇王身后的“带刀侍卫”,一个潜伏在执伞队伍里的杀手。
此外,滇国还有纺织俑、骑士俑等铜俑。滇国铜俑雕铸手法写实细致、栩栩如生,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,对古滇国服饰文化、社会制度等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。